万孚新闻
万孚新闻
国内POCT行业领先企业
万孚新闻
抗击脓毒症 拯救生命 | 万孚生物多平台助力全程检验
2023.09.13

2023年9月13日是第12个世界脓毒症日。早在2012年,全球脓毒症联盟(GSA)及其创办成员共同发起成立世界脓毒症日,旨在让公众关注脓毒症,挽救生命。至今脓毒症带给人类的挑战仍在继续,全球约1/5的死亡与脓毒症相关。积极践行“不让生命等候”的使命,万孚生物充分发挥多技术平台的优势,可为脓毒症的早期检测、病情监控、指导用药、疗效评估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诊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

脓毒症是感染引发宿主免疫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且易诱发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从而增加病死率。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7 年全球共记录约4890 万脓毒症病例,其中1100 万例因脓毒症而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9.7%[1]

(图源worldsepsisday网站)

脓毒症的诊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Kumar等发现脓毒症休克患者在诊断后1小时内及时治疗,其生存率为80%;6小时内,每延迟治疗1小时死亡率增8%左右[2]。《中国脓毒症早期预防与阻断急诊专家共识》指出感染性疾病是急诊科最常见疾病,是脓毒症发生的前提。及时确定急性感染患者,并给予合理治疗是预防脓毒症行动的第1个环节。目前常用的感染生化标志物包括CRP、PCT、IL-6、SAA及HBP[3]

凝血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且易诱发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从而增加病死率。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不能及时纠正时,往往进展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引起的死亡率高达31%~80%[4]

一直以来,临床与检验都面临着如何对血栓与出血之间不断动态变化的状态评估难题,如大手术后由出血风险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 DIC中由高凝期转为低凝期和纤溶亢进期、脑卒中溶栓治疗后的再栓风险与出血风险等,都意味着临床需要同步检测凝血项目和血栓项目。因此,DIC的早期识别在脓毒症诊治中至关重要。研究表明,TM、TAT、PIC、t-PAIC水平的升高,可以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较好的DIC诊断指标[5-6]

全系列+国内首批
为脓毒症全程检验提供有效助力

响应国家政策和民众健康需求,万孚生物围绕免疫荧光平台、化学发光平台打造了全系列感染类标志物产品,可实现IL-6、CRP、PCT、SAA、hs-CRP的不同组合诊断,并上市国内首批血栓早筛项目——血栓四项(TM、TAT、PIC、t-PAIC),可有效助力鉴别脓毒症感染类型,在脓毒症的早期检测、病情监控、指导用药、疗效评估等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万孚生物实现炎症标志物项目覆盖度国内领先,双平台可实现结果互认,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快,可满足不同科室的检测需求

基于免疫荧光平台,万孚生物实现一管血可测血常规、炎症四项,可级联全自动血球仪,实现感染检测的全程自动化,3-15分钟可出四个结果,其中CRP、SAA、PCT均支持全自动、批量化的微量全血检测,可有效提高检测效率,改善儿童、危重症患者就诊体验。

基于高度集成的化学发光检测平台,万孚生物实现检测SAA、PCT、IL-6,单位面积效率高,精准可靠,产品性能媲美国际一流品牌,可为临床鉴别诊断、治疗用药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作为国内首个实现一台机、一管血同时检测六个血栓项目的产品,万孚生物化学发光血栓四项在2022年度京津冀鲁联合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中检测结果表现优异,顺利通过了室间质评。这也是国内血栓项目首次通过室间质评,充分证明了万孚生物血栓四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血栓四项(TAT、TM、PIC、t-PAIC)涉及血液凝固、纤溶、内皮三大系统,有助于早期发现患者体内出凝血系统异常,可作为血栓性疾病风险评估及早期提示的指标,及时帮助医生制定及修改诊疗方案。血栓六项可作为抗凝、溶栓治疗监测的指标,TAT可用于抗凝用药疗效、溶栓后再栓风险评估,结合PIC可判断抗凝用量以及溶栓药物有效性。同时对复杂出凝血疾病,如DIC、创伤导致的创伤性凝血病(TIC)、复发性流产等复杂性出凝血疾病应进行动态监测,有利于诊断疾病时期和发展进程,从而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牢记“不让生命等候”的初心使命,万孚生物始终坚持以科研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提升医疗机构诊断效率,助力全面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努力实现“让生物科技惠及万众”的愿景。

参考文献

[1] Rudd KE,Johnson SC,Agesa KM,et al. 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sepsis incidence and mortality,1990- 2017: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J].Lancet,2020,395( 10 219) : 200 - 211.

[2] Kumar A,Roberts D,Wood KE,et al. Duration of hypotension before initiation of effective antimicrobial therapy is the critical determinant of survival in human septic shock[J].Crit Care Med,2006,34( 6) : 1589-1596.

[3]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40(4):243-257.

[4]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中华血液病杂志2017年5月第38卷第5期.

[5]林静,孙志鹏,李娟,等. 联合检测TM、TAT、PIC、t-PAIC水平对DIC的诊断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12):1413-1416.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9.12.002.

[6]曾镇桦,高海闽,黄绍生,等. 脓毒症患者TAT、TM、PIC和t-PAIC水平与病情程度的关系[J]. 疑难病杂志,2021,20(12):1240-1243. DOI:10.3969/j.issn.1671-6450.2021.12.012.